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我是不是購物狂?

很多人都喜歡逛街,如果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好東西,也會很開心。但是,當愛花錢、愛買東西可能成為嚴重的問題時,就要注意了。

舒曼中心提供以下自我測驗。如果對任何問題,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就有購物狂的傾向,要開始小心。可以買些相關的書籍來讀讀,找朋友精神支持,或尋求專家輔導。

如果你的購物狂熱一直以來都只有自己知道,逛街花錢也都是自己一人,以後不妨找朋友或家人一齊行動,讓自己重新開始,避免重蹈覆轍。

ˍˍ 我總是告訴自己,自己只能花多少錢或多少時 間在買東西上,但卻常常做不到。

ˍˍ 因為買東西買太多,我支付信用卡帳單開始有問題。

ˍˍ 因為逛街,我會說謊或編造故事,來解釋自己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買什麼東西或花了多少錢。

ˍˍ 買東西時,我會感到無比興奮,但買下東西不久之後,卻又會覺得後悔、有罪惡感。

ˍˍ 我有時會太掛念著逛街或購物,因此似乎讓我與家人的關係或其他日常活動受到影響。

發現卡 信用卡新寵


萬事達(Visa)和威士卡(MasterCard)是最常用的信用卡。但是,以往一直被視為小老弟的發現卡(Discover),突然成了新秀。

在不景氣,壞帳紛呈的時期,信用卡公司紛紛削減客戶的福利,譬如降減信用額度、提高利率等時,發現卡不但業務表現相對亮眼,壞帳少、利潤高,甚至還增加對持卡用戶的福利。

目前在信用卡界排名第六大的發現卡,一向被視為是二級信用卡,商家幾乎家家都收威士卡和萬事達卡,卻只有約65%家接受發現卡。由於發現卡不是那麼普遍被接受,一些消費者因此不願申請或使用。

發 現卡最早是從西爾斯百貨公司(Sears)分出,後來一度賣給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而後又被獨立出來。使用人數有限、獨立於金融公司之外的這些劣勢,在最近不景氣時反而成了其強項。上一個會計年度,發現卡的盈餘增加了 57%,比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縮減34%及第一資本金融(Capital One)的賠損4600萬來,有如異數。

同期間,發現卡的消費者累積的借貸增加了15%。壞帳從 3.7%上升到4.7%,但比起其他競爭對手如Capital One等壞帳高達7%以上,發現卡的表現可圈可點。分析師說,發現卡是信用卡發行公司中,極少數表現「遠遠超過」「最最樂觀的分析」所能預期。

由於不景氣使得不少民眾更加依賴信用卡,萬事達卡和威士卡最近公布的盈餘都高出預估。但兩家信用卡公司對今年並不樂觀,預估民眾的刷卡消費支出會大減。

發現卡則趁機大舉發展,不但在去年夏天向花旗集團(CitiGroup)買下了亞洲地區十分流行的大來卡(Diners Club International),以擴展美國海外市場,增加美洲收卡商家,並大舉增加持卡者福利,鼓勵更多的民眾申請並使用發現卡。

這些福利包括現金回饋的優惠,從1%增加到最高5%,涵蓋的消費層面從旅遊到家庭用品各個層面。發現卡並加強與合作商家簽訂合同,以較大的優惠鼓勵持卡人消費。譬如,當持卡人累積現金回饋達30元時,可以選擇30元的現金回饋,或40元的梅西百貨禮卡。

對精明的消費者,這些福利確實很有吸引力。住在紐約的李小姐仔細讀了發現卡的優惠條件後,認為比她目前手中的任何信用卡回饋都好,決定重新申請多年前因很少使用而取消的發現卡,並表示至少近期內都會使用發現卡消費,以累積最大的現金回饋。

文:記者蘇斐玫

東西太便宜 不買不開心

在一片不景氣聲中,最近一部新電影「購物狂的異想世界」(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特別會讓狂熱購物者感到心有戚戚焉。

在電影中,20歲出頭的小女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購物狂,看了東西就想買,想買就刷卡,滿足了購物慾,但也因此信用卡債務高築。

在現實生活裡,這樣的場景其實經常出現。

雖然不景氣讓很多人節衣縮食,增加儲蓄減少開支,但是在同時,商家為了爭取生意,連連打折減價,東西又好又便宜,一些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覺得機不可失,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一名家庭主婦,每周固定逛街2~3次,看到價廉物美的好東西就買起來。她的戰利品確實聽起來驚人,名牌皮包、皮牌衣服,都是用便宜得難以想像的價錢買下來的。

她說,她知道景氣不好,應該要節省一些,但是,「看到這麼多便宜的好貨,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

美國民眾 5.9%有購物狂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統計,美國民眾中有5.8%是「購物狂」。心理學者指出,一般人買到便宜的好東西,當然都會覺得開心,但是買到便宜好貨帶給「購物狂」的滿足感,遠遠大於一般人的開心。

專 門研究並協助治療購物狂和偷拿貨品狂的舒曼中心(Shulman Center for Compulsive Theft and Spending)創辦人舒曼(Terrence Shulman) 說,很多人都是因為覺得壓力太大,而去逛街以減壓,結果看到打折的好東西,就難以抗拒購買的念頭。即使原本的壓力來自財務負擔,但最後還是忍不住花錢去 買。

舒曼表示,最近前往該中心尋求協助的人數略有增加,但他不確信這是否與經濟不景氣有關。

而另一位在網上提供避免瘋狂購物心理諮詢的心理醫師班森(April Lane Benson)則表示,造訪其網站www.stoppingovershopping.com的人數最近明顯增加,尋求電話諮詢者則已多到必須事先預約了。

購物狂 擋不住的購物欲望

一名有購物狂熱的中年女子小蘭自述,她光是替自己買的衣服、鞋子,以及為父母買禮物,就已經累積了數千元的信用卡債務。逛街時,她要是看中一樣東西,就會覺得精神高亢,試穿、購買、得到讚美這一連串的程序,讓她無比的滿足。

她說,她就是喜歡逛街買東西。她喜歡買新的物品,一旦那種「新」的感覺過去了,她就覺得要再去買點其他的新東西。

小蘭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有購物狂,也被累積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她請專門提供信用諮詢服務的專家輔導,並與信用卡公司協調出分期付款償還欠債。雖然經過輔導和治療,她承認自己還是很脆弱,逛街看到想要有的東西,還是會很想去買下來。

美國精神治療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目前並未把「購物狂」列進其精神疾病診療手冊內,但該協會已表示,考慮在下一個新版本中將其列入。

心理學家李伯曼(Carole Lieberman)說,很多人都認為愛購物、愛花錢不是大毛病。但購物一旦成癮,就像酒鬼無法抵擋酒精的誘惑,有購物狂的人也抵擋不了購買的欲望。

太便宜 不是購物狂也買到太超過

當然,並不是愛買東西的人就是購物狂。事實上,即使不是購物狂,在目前這一波經濟難關,百業蕭條,促銷頻頻的時候,還是有不少消費者,被好價錢吸引到不得不花,不得不買,甚至比以前買得更多,花得更凶。

打折訊息網站cheapcheapcheap.com的創辦人Albert Ko就表示,最近他自己就買了不少東西,包括電視機、手提電腦、衣服、MP3等。購物時他都是用信用卡刷卡,再慢慢償付累積的欠債。

他說,有時候看到「幾近瘋狂」的折扣,不想去買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用這樣的好價格買到好東西,不僅自己很有成就感,還可以好好向人炫誇一番。

他表示,有時候他常會感到,再不下手,東西就會被別人買走了。但冷靜想想,他現在有點後悔。因為花的錢實在多,自己的銀行存款一直減少,而且花的錢已經超過賺進來的錢。 

捫心自問 花錢所為何來

對於有些人來說,到底要不要花錢消費真是難題。口袋裡有錢,眼前又有好貨好價錢,也明白消費可以促進經濟,但是就是掏不出錢來,因為心理有障礙。

當那麼多人失業,有人沒飯吃時,自己在這裡消費買東西,很不應該。這種心理讓消費購物成為道德問題,花錢與不花錢之間,內心不免要天人交戰。

心理醫師班森曾寫有「該不該買:為什麼買太多,怎麼停下來」一書就此進行專業討論。她說,重點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花錢買東西。

她強調,如果逛街買東西是因為寂寞,想要走到人群間,所以才去逛街,才去花錢,那麼,這樣的花錢並不能正面解決心裡的問題,滿足真正的需要。如果是購物狂,更是如此。

文:記者蘇斐玫

賣金客湧至 金店迎甘霖

賣金客湧至 金店迎甘霖

黃金變現 南加州買賣多兩成

國際黃金價格自去年以來節節攀升,一度達到每盎司1000美元,致使黃金商品買賣交易熱絡。儘管至今金價起伏落差仍大,南加州民眾依舊被高價吸引,部分黃金商家近期黃金買賣量較往年多兩成,少部分民眾更賣了黃金付學費。

美國熊貓錢幣公司(Panda America)負責人關小姐表示,自去年9月至今,買賣黃金交易量成長約二成。最主要原因,是各國對黃金需求量都增加,不少民眾對銀行信心不足,擔心存放銀行出問題。也有不少退休人士,寧可將退休金領出來,購買黃金、白銀。

聖蓋博和核桃市等擁有多家分店的李興華翡翠金城老闆李興華表示,最近,買賣黃金的民眾較過去增加約一成,不少人將幾十年前的老舊款式黃金飾品出售。

此外他說,不少新人辦嫁妝,也會選擇重量較大的金飾。如選購3、4盎司重黃金辦婚禮的民眾,較過去增加一成。

金價節節高升,波動幅度也不小。關小姐說,去年9月至今,每個月金價都不同,若以2000年黃金每盎司僅300元來算,不少過去幾年投資黃金的客人放眼高價賣出,這些人並不介意金價上下的浮動比例。

南加州商家並不擔心民眾門搶著拋售。關小姐說,南加州消費者並不會一窩蜂出售,且不少人會事先預約,公司有足夠時間擬出預算。另有部分手頭擁有黃金的民眾,仍持觀望態度。

一名住在聖蓋博谷地區的僑民表示,她在20多年前買一批黃金,當時價格每盎司約397元,如今金價向上翻了不止一倍,但她仍認為此時不宜貿然賣出,「因為價格會再上漲」。

經濟分析師黃建榮表示,一般來說,當大環境經濟好時,會比較多人投資銅,因蓬勃發展的電子業需要銅的元素,經濟不好時,黃金就成了搶手貨。

黃建榮說,黃金價格飆升,並不是因為工業需求量增加,而是民眾不知道將錢放哪才保險,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下,黃金成了「逃避性」投資。但他表示,民眾決定投資黃金前,最好有詳細周全的研究,否則一旦黃金如原油價格般,突然又跌回低價,屆時要轉手就更不容易。

金價飆 華裔炒金客多5倍

「最近金價一漲,來賣黃金的客人馬上多5倍。」紐約如意珠寶負責人梅麗娜指著剛買入一袋袋熠熠生輝的金飾、金砂,眉開眼笑地說:「前兩天,還有客人帶了 30塊金牌來,換走2萬8000元現金。」 金價在2月20日時直上1盎司1006.29元,事實上,金價破千元,史上僅兩次,上一次是去年3月的1030.8元。

投資黃金 保值好賣

去年趕搭「賣金熱」,頭一遭賣黃金的苗勝育,眼見今年金價居高不下,7天來已經來賣第二趟。這回他賣了3盎司多的金鍊、戒指,換得2800元,算算與低點買進時的價差,他賺了超過千元。

他笑道:「投資股票不是我們這種小人物能玩的,而且買賣困難,但投資黃金就不同了,到處都能賣,又保值。」

景氣差,2009年眾多投資中,唯一抗跌的僅有黃金。

對一年來金價兩度破千,擁有230個成員的美國華人珠寶商會的前任理事長訾維澄分析道,上一波推升金價的主因是美元走軟,這一波除美元疲乏外,還伴隨景氣差與油價跌,在在讓黃金成為理想投資標的。「在什麼都差的時候,大家都想抓住救生圈,現在黃金就是救生圈」。

美元、原油與黃金這投資鐵三角,彼此漲跌互相牽動,過去常與油價同進退的金價,在今日油價暴跌下卻一枝獨秀,無怪乎更獲投資人青睞。

有人預言 會漲到3000

最近也感受到華人賣金熱的紐約華埠最大金行集團麗興恆生總經理趙俊寧表示:「目前看來,這波金價漲勢比上波還穩定。」實際上,上波金價破千僅維持數日就一路狂跌,還一度暴跌到700元上下,但這波金價不同,開春以來始終維持在900元上下。

看盡金價漲跌39年,在加州有6家分店的昌興珠寶鐘錶金行總裁李余妙玲也認為:「這波金價肯定會超過1000元,長期還會一直往上。」

路透分析就指出,金價接下來數月內破千元,勢在必行。列支敦斯登私人銀行LGT投資部門主管喬帝(Hans Goetti)甚至在財經頻道CNBC上喊出金價會漲到3000元。

瑞士銀行(UBS)貴金屬分析師里德(John Reade)直言:「對黃金的投資需求,是此時此刻市場唯一剩下的投資需求。」他也指出,現在歐美國家搶著買進、亞洲與中東紛紛賣出的趨勢,讓黃金市場十分穩定。

目前,在香港和台灣都已爆發「賣金熱」,台灣甚至熱賣到出現業者拒收的異狀。對此,美國東西岸華人業者都表示,在美國不會出現「有黃金換不到現金」問題,梅麗娜表示,美國就是收購黃金的「大本營」,像她每天買進的黃金,會有猶太人準時上門收購。

貨比三家 不急著拋

賣金熱延燒,在紐約華埠金店最密集的堅尼路(Canal St.),只消駐足金店十來分鐘,就能見人帶著黃金前來詢價,還貨比三家。一小時即問遍9家金樓的余太太,問到最後仍未出手,「我賣黃金是做投資的,不是缺錢,反正金價還會漲,不急不急,下星期再來問問看。」

儘管金價長期看好,但實際上,自從金價於日前破千後,始終在950元上下徘徊,走向讓人捉摸不定。

20年漲3倍 投資得看準

「現在投資市場裡能投資的東西只有兩個:黃金以及其他」,加拿大滿地可銀行(BMO)分析師羅布森(Tony Robson)對路透表示。

金價猛漲,黃金究竟還是不是好的投資工具,市場看法兩極。

加拿大銷量最大的「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分析,金價一年內創下兩次高峰,有「過熱現象」。

報導指出,大型買家正漸漸撤出,而小額投資者卻搶進,於是在此間產生容易賺錢的假象。美國華人珠寶商會前任理事長訾維澄也警告,此波金價會飆高,有「炒作跡象」。

此外,在業界經營十數年的她也指出,近年金價迅速攀升前已沉寂將近20年,且始終在300元上下擺盪,「做投資要20年才見回收,算一算,黃金並不是比較安穩的投資,現在還是不要隨意投資的好」。

不過,加州昌興珠寶鐘錶金行總裁李余妙玲還是認為「黃金仍是最好的投資,金價要回到300元根本不可能」。她笑道:「股票可能會變一張紙,但黃金一公斤就是一公斤。」

「抱黃金總是會漲的。」在業界25年的紐約麗興金行總經理趙俊寧也認為:「除非真的很懂股票投資,否則黃金還是比較實在的投資工具。」

路透分析指出,一般人知道黃金抗通膨,但黃金其實也抗通貨緊縮,在目前物價直跌,通貨緊縮陰霾逼近時,「人們最想要的,還是能保值的物品。」

無怪乎,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報告指出,2009年最受歡迎投資標的非黃金莫屬,比現金、原油還受歡迎。該協會經理葛拉柏(Marcus Grubb)表示:「在今天的市場中,安全和穩定是投資者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