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洛杉磯新聞 豪客 賭業不景救命稻草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61875
43歲的Omar Siddiqui年收入22萬5000元,但曾一天輸掉800萬元。法庭紀錄顯示,這位印度裔電器商場紅人,過去10年在賭場先後輸掉1億6700萬元。 債台高築之下,Siddiqui涉嫌使用欺詐手段繼續下注。據拉斯維加斯賭場業界相傳,Omar實際輸掉超過4億元。
拉斯維加斯賭業一位不願具名的高層經理表示,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要留住像Omar這樣的豪客,特別是目前經濟不景情況下,豪客和回頭客都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為吸引豪客,無論是拉斯維加斯,還是洛杉磯週邊賭場長期以來採取「帝王式服務」。一家賭場針對豪客提供32套頂級華室,最小數千平方呎,最大超過1萬平方 呎,內部保存800幅名家畫作,義大利式庭院內設私人游泳池、健身房、家庭影院,每晚5000元。但只要進場時賭金大到幾百萬元,就可以有飛機、加長禮賓 車接送,在酒店所有吃喝全部免費,不僅是賭客本人,其親朋好友和陪行人員也一分錢不用花。
另些賭場給豪客的待遇則通常包括7000平方呎帶有健身房、4個大型臥室、私人沙龍、24小時水酒服務和26個電視螢幕的超豪華房間,並安排專人服務,一瓶酒高達2萬5000元。
「我們的任務是給客人100%滿意、開心的服務,而不是賺錢」,一家豪客大廈中餐大廚朱先生表示,僅餐飲平均每位豪客一頓的消費就超過1000元,鮑、參、翅、肚所有山珍海味均由賭場掏錢,如果上酒每頓將近上萬元。
大型賭場發現,多年來有錢進場客大多是亞洲客人。在賭場工作多年的一位華裔業者表示,與洋人不同,不少亞裔客人是打持久戰,只要有錢,24小時坐在賭桌 前,每次下注都數萬。最近一家賭場專程從香港接來一位華裔豪客,本來打算招待3天,不料客人等待不及連夜開賭,不到3小時200萬元玩完,許多免費高級服 務均無心享受,天不亮即打道回府。
在洛杉磯附近一家賭場工作的徐小姐表示,許多豪客來時像皇帝一樣,走時兩手空空,臉色都很難看。
不過對於賭場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長期忠實賭客。業者透露,大型賭場都保留有豪客詳細資料,並投其所好為其量身訂做出遊和賭錢計畫。例如一些大型賭場送去 購物,或專機送他們到巴黎或夏威夷玩。只要豪客開口,美酒、毒品和妓女馬上送到。一次一名豪客說他喜歡酒店中的床,賭場就用飛機將床運到他家。
夏威夷賭場一位華人領班表示,客人停留時間愈長,賭場盈利愈多,最怕的是客人贏錢後走掉。
為留住豪客,賭場也不惜借錢給客人。這位領班說,因為許多豪客均有巨額身家、企業、豪宅,他們也樂意舉債豪賭。
但是,在這些服務掩蓋著妻離子散的悲慘故事。目前在洛杉磯一家華資餐館工作的「輝哥」說,賭場永遠不會輸錢,但他賠掉的不僅是每個月的辛苦錢,連房子、車子、老婆也全部輸掉。
原油跌價沒用 汽油續漲
原油12日收盤價每桶低於34元,是今年以來的最低價,但全國平均汽油價同一天卻漲到每加侖1.95元,13日又再漲1美分,達到今年的最高價。駕車人再次在加油時感到困惑不解。
雖然汽油價格確實與原油價格連動,但問題是哪裡的原油。原油價格的基準是在西德州鑽探的「西德州輕原油」(WTI),這也是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的報價、民眾在商業頻道和早報看到的價格。
但 美國的汽油多數提煉自海外原油,而外國原油價格有時候比WTI原油價每桶貴10元,這還不包括運費,因此汽油價將可能持續走高,不論WTI價格如何。例 如,布蘭特北海原油提供東岸部分煉油廠原油,最後就到了全美許多加油站,而布蘭特北海原油現在每桶價格比WTI原油貴7元。
既然WTI比較便宜,為什麼要買國外原油呢?因為歷史上WTI原油一直都比較貴,因此沒有人舖設油管把WTI原油運到其他地方。WTI原油只運到中西部鄰近煉油廠、德州部分地區和少數其他地方。
在不尋常的市場趨勢下,WTI價格現在低於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次級原油。因為嚴重的經濟衰退使美國的原油儲量過多,導致優質原油價格跌到5年新低。
但因為沒有油管,雖然優質原油現在突然變便宜,其他地方的煉油廠仍無法取得。
此外,煉油廠也像其他產業一樣遭逢裁員和消費者支出減少的衝擊,它們已減少產量以避免沒人買的汽油造成它們的損失,結果就是較高的汽油價格。
錯失賣房良機 誰之過?


在賣方市場時賣房,賣主占著天時地利的優勢,只賺不虧不說,很多人還能大賺一筆。當然賣方市場也不是每個房主都想把房子賣掉,但空巢族的肯特的確準備在 2006年間賣掉大房子,換個公寓養老。可惜肯特賣房的打算,最後沒有落實到行動,結果錯失了賣房良機。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肯特錯失了良機呢?說出來很少 有人相信:捨不得扔東西。據肯特說,打算賣房前,他把家裏家外審視了一遍,幾十年堆積起來的七七八八的東西對肯特來說都有意義,扔了捨不得,搬走不可能, 如此而已地猶豫了一年,房市似乎沒變,又猶豫了一年,房市突變,現在就算肯特下決心扔掉所有的東西,那班對房主來說是幾十年不遇的順風車,早已有去無回 了。像肯特這樣,在房屋買賣上因小失大的人或事不知有多少,但有關人士認為無論是否要賣房子,家裏的物品都應該定時清理,不能讓東西越積越多,多到最後想 清理但無從下手的地步。
人生的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每一步路都有一些可留作紀念的物品。舉肯特為例,自己上學時的書本、作業本、兒女從學前班時 起到大學畢業另立門戶前的書本、作業本、平時買的書籍、雜誌等就占據了幾十個大小箱子、書櫃、日常用品、雜品等不管有用無用,只要見了喜歡就買,結果堆滿 了所有儲藏間,電器設備,家用工具等更新換代後也不捨得把淘汰下來的舊物處理,全部塞進車庫,肯特自己的衣服,上班的、休閒的、長的短的、薄的厚的、大的 小的、肥的瘦的,已過世夫人的衣服,已成年並搬出去的子女的衣服掛滿各個衣櫥,擠盡閣樓空間。用肯特自己的話說,明知所有東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 不帶去,就是下不了手去扔。現在終於知道這種什麼都捨不得丟的毛病給自己造成多大的麻煩,即使不賣房子,也應該把不需要的東西清理出去,免得隨著年紀的增 長,在體力日益下降的情況下更難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有關人士指出,無論從大房子搬到小房子,從獨棟屋搬到公寓,緊縮了的空間要求你做出對現 有物品取捨的決定:什麼東西必須保留,什麼東西值得保留,什麼東西考慮保留,什麼東西可以用其他少占空間的形式保留,什麼東西介於可與不可保留之間,什麼 東西無需保留。依靠這個分類次序,你會把無需保留的東西痛快地處理掉,介於可與不可之間的東西過濾後做出決定,把有些占地較多的舊式的照像簿、Video Tape等家庭資料性質的東西,用掃描、轉錄等形式輸到DVD上,不僅大大縮小了占地空間,而且保證長期效果。至於考慮保留和值得保留的物品,物主可以根 據新家的空間決定取捨。
更具體的建議還有:子女有了自己的房子後,把他們成長過程中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拿出來,請他們過目,如果他們願意保 留,由他們自己保留。過時的、已被淘汰的電器設備等完全沒有保留的必要。衣服兩三年未穿過(也有人提出一年),可以考慮淘汰。有清理家務的高人指點:定期 清理,養成習慣,丟掉東西時就不會感到特別心痛。每次清理時,拿出兩隻大塑膠袋,一隻裝必須扔掉的垃圾,一隻裝可以捐贈的物品。很多捨不得扔東西的人有一 種節約的美德,把自己用不著但還有價值的物品捐出去,給需要的人用,算得上物盡其用,心理會感到安慰。當然,若想保持家裏不存無用的物品,除了定期清理之 外,最重要的一條是少買東西。如果真能做到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家裏的堆積物就會減少。
信不信由你:有的老美為了捨不得扔掉東西的毛病還 要去接受心理治療。專業術語稱這些無法清除東西的人為囤積者(Hoarder), 而造成這種毛病的原因有幾種:強迫症-清理丟棄雜物導致無法忍受的焦慮,臨床抑鬱症-沒有能力或精力樹立目標,無法與過去割捨-孩子成人搬出、配偶離異、 喪偶留下的東西,等等。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兩種:請專業人士(professional organizer)幫助,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此外還可以到Clutterers Anonymous dot Net 的網站,查看一套12個步驟幫助囤積者恢復正常的絕招。該網站有20個測驗題幫你斷定自己是否屬於Clutter or hoarder。實際上,人活一世,能夠過上食有肉,居有屋,出有車的日子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為種種身外之物所累呢?而且還累到需要看醫生的地步。
以下提供幾個電話,供清理出來準備捐贈物品之用: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of Long Island: 631-234-0000
Goodwill: 718-728-5400
Habitat for Humanity: 631-767-1612
Salvation Army: 516-481-7600
文:蘇西
千元月租 住康州黃金海岸豪宅?
聰 明的人會問,那要看仲介公司要求的條件了。問得好。最起碼的條件是你的信用要好,人要牢靠。其次是你要愛整潔,起床後有馬上整好床鋪的習慣。第三是你要把 所承租的房子裏外搞得既乾乾淨淨,又充滿生活氣息。第四是你得接受隨時有人看房子的要求。第五既是附加條件,也是能夠讓你鶴立雞群,擊敗其他申請人的特殊 條件:你有沒有室內設計的才能或興趣,是否熱衷於把自己的才華用在所承租的房子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應該就是仲介公司最理想的人選了!
紐 約長島北岸有一串像珍珠項鍊般19世紀初興建的巨賈豪宅,這些豪宅除了極個別的主人去世後捐贈出來供世人參觀,其他豪宅都隱沒在高牆綠樹中,平常人連看一 眼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想入住和感受了。但與長島黃金海岸僅有長島灣之隔的康州黃金海岸邊的豪宅,卻有機會入住和感受,原因是一些豪宅的主人想把沒人住的 百萬豪宅出售,但一時找不到買主。有的房子可能會因此閒置幾年,善於動腦筋的仲介公司發現這裏的商機:與其讓房子閒置,還要請人收拾院落,不如把它們租給 可靠的、有心布置打掃、把豪宅當成自己家的人來住,既為賣主節省了請人打掃的費用,又給空置的房子帶來生氣。與此同時,還可以為一些出於各種考慮需要租 房,而又能夠滿足承租條件的租戶的解決了住的問題,真可謂一舉多得。
想要以低價租到這樣的豪宅,先要熟悉一些特殊的名詞和仲介公司的整個運 作過程。仲介公司不但自己有個好聽的名稱:「展而售」(Show to Sell), 還給招租潛在的房客起個好名字:「家居經理」(Home Manager)。展而售招租不叫招租,而稱:延攬家居經理。另有一些相同業務的公司,或稱Showhomes、Stage to Sell或稱Furnished to Sell,家居經理在有些公司被簡稱為:HM。
由於種種原因,報紙、網路上有關「展而售」一類公司 的資訊不多,即使有心被聘為家居經理,還得通過當地報紙或房地產公司取得資訊。為成此文,筆者曾經設法通過一位熱心的房地產代理,與一家名為Show to Sell的公司取得聯繫,告知從紐約時報得知該公司的這項業務,有心想介紹給華裔讀者云云。可惜的是,那位被聯繫到的Show to Sell公司的女士立即婉拒。問及是否不熟悉華裔客源,答曰,確有一些亞裔客戶。當然她的客戶就是家居經理。不甘心的筆者繼續挖掘,發現當地另一家稱為UPM(Unique Property Marketing)的網站介紹比較詳細。該公司成立於1991年,創始人蘇珊‧赫德瑞克森(Susan Hendrickson)不但可以幫助居家經理找到合適的房子和施展本事的地方,還因此幫助了很多屋主,順利地賣出閒置了一段時間的房子,在展而售市場上 經驗豐富。有心應徵家居經理的讀者不僅可以上網瞭解更多的資訊,亦可直接從網上列印申請表。UPM的網 址:http://uniquepropertymarketing.net/companyinfo.htm.據紐約時報1月2日的文章和其 他一些資料表明,這種展而售的租房形式在悄然存在了20年後,突然變得流行起來,與當前令人悲哀的經濟形勢和令人頭疼的房市,有很大的關聯。對於房主來 說,價格越高的房子問津的人越少,決心已定的賣主只能依靠房產專家運用任何他們認為可以奏效的辦法,來推動房子的出售。有統計表明,有人氣的房子的確比沒 人氣的房子脫手機率高。
一位經UPM安排租到豪宅的女士說,她與她的同伴以居家經理的身分,在格林威治地區住了2棟不同的豪宅。第1棟豪宅在她們入住前空置了2年,而在她們搬入幾個月後,這棟豪宅就有了買主。隨後UPM又安排她們搬進另一棟豪宅。
另 一對居家經理是帶著4個孩子,2隻狗的夫婦,2年中搬過2次家。入住的第1棟豪宅位於面向長島灣的絕佳地理位置。5個月後,屋主改變主意不再出售,這一大 家子由聘請他們當局家經理的公司安排了另一個住處。這是1棟新建的1萬2000平方呎、鋪著東方地毯、擺著三角鋼琴、位於門衛站崗的小區之內的豪宅。
以 上2個例子表明,申請居家經理一職得到批准,將有機會花低價租豪宅,體驗不同的生活,這應該是一件求之不得的美事。既使所租的房子有了買主,或由於其他因 素不得繼續住下去,延聘你的公司一般都會幫你安排下一個住處。在房主眾多的好評聲中,有一個特例。有位居家經理在房子賣出準備過戶時,硬要房主出高價才肯 搬出,儘管仲介公司與她有約在先,又幫她安排了下一個住處,這位HM還是花樣百出地拒搬,結果被房主告上法庭。如此說來,無論招攬HM的仲介公司做了多麼 詳盡的調查,還是無法保證每一位居家經理都是盡職守約的。這也難怪一些聘請居家經理的公司傾向熟人或朋友推薦了。
目前的居家經理中很多屬於 等待買房的人和剛剛失業的人。前者中的一部分是趁賣方市場之機把房子賣掉後,現在還在等房價繼續跌下去後再買房子的人,還有一部分不曾有房,等待房市跌倒 谷底,準備買房的人。這兩部分人不願意受長期租房的租約限制,所以選擇短期,新穎的租房形式。此外,新近失業的人中有些原在華爾街工作,有些本身就是室內 設計師,這些失了業的年輕人不再負擔得起月租4000元或5000元的公寓,又沒有必要非住曼哈坦不可,花上低於過去三分之二的價錢租個海濱豪宅,換種生 活方式,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人生經驗。
文:蘇西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按部就班 為退休儲蓄
◎繼續投錢:無論如何,一定要設法繼續放錢到401(k)。股市不好時,想減少投入的金額十分正常,但長期來看卻非明智之舉,因為以後社會安全 福利令人擔憂,退休後更需要仰賴個人儲蓄,現在存的愈多,以後就愈安穩。股市低時,投入同樣的錢未來可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擔心工作不 保,盡量在開支上節約,為退休做儲蓄則一定要繼續。
◎爭取公司補貼:如果公司有補貼(matching fund),投入401(k)的錢一定要至少能得到公司最高額的相對補貼。若是公司沒有補貼,在選擇投資時就要更注意。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在401(k) 外,再設法根據本身的條件及能力另外購買IRA,以增加退休儲蓄並得到最大的延稅優惠。
◎計算時間表:算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需要動用到退休儲蓄。時間愈久,從股市大跌中恢復過來的機率就愈大,精明的投資有機會得到回報。如果離退休已近,就要增加公債等安穩投資比率,萬一股市大跌時,能有較大的緩衝,不致於損失太重。
◎ 認識計畫、增加資訊:對絕大多數的員工而言,401(k)仍是最重要的退休儲蓄,但是目前的投資方式,由員工本人負擔投資風險,因此對投資的了解及安排更 為重要。有人由於對401(k)投資計畫的不了解,或者不願意參加,或者放入的儲蓄太少或投資太過保守,都會讓未來的退休出現問題。員工本人、企業、政府 及投資公司,都應設法讓民眾對此有更佳的了解。
文:記者蘇斐玫
新年從新身心開始
但是,追根究底,總得要把事情解決和處理的。逃避只會讓日積月累的問題在無法隱藏逃避的情況下爆發出來,到那時不只是自尋煩惱,有時亦可能一發不可收拾。例如欠信用卡的問題和有外遇等等,起初都可能看似一件小事,但日子久了,失去了自我控制,就不覺地墜入深淵。
對有些人來說,過去的一年真是感慨萬千,甜酸苦辣盡在心頭。有人失去工作,有人失去健康,或者是婚姻、房屋、金錢、信心,更悲傷的是失去了至親的人。這些痛失難免帶來深深的痛楚和意志的消沉。
在自我回顧檢討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比較難以取捨的抉擇,如離婚、生意、房屋買賣、換工作,家人或健康等問題,都是十分複雜且讓人筋疲力盡的問題。
而對取捨,前途茫茫一片,令人不知所措。我們被無數的假如、或許、如果等疑問而停留不前,就是因為害怕改變,和對未知的恐懼。
大 部分人都希望活在熟悉的環境裡,就算生活艱苦也不敢改變。說實在的,變與不變之間,兩者都必須面對考驗。前者的不願取捨,有可能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危機; 後者接受改變,決定了取或捨以後,未來的日子必須重新調整。接受了捨棄,以後的日子就跟分離後的痛苦一樣,都得面對失去後的痛楚,而後妥協,然後接受和更 進一步重新開始。
這些改變真的是需要勇氣和決心,能夠為自己安排抉擇後的策略和心理準備,都會成就新的目標。正如希望戒菸的人,要為自己的戒菸做出一些策略,例如在自己意志力弱的時候,打電話給太太,或者帶著兒女的照片在身上,又或者用深呼吸或口嚼香糖等方法去面對菸癮。
他也可以告訴身邊正在吸菸的朋友,讓朋友知道他戒菸的決心。他可避免到一些有許多人吸菸的場合等。
在轉變中,無論是戒菸、換工作、離婚、健康或減肥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預先有些策略和朋友家人的支持。最好能夠找兩位以上朋友或親人,幫助你好好想出一些策略,給自己一個期限完成,並不斷檢討,有必要時要做改變,找出更適合的策略。
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問答題,可以幫助我們評估生活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完成這些問題時,會更清楚看到自己現在急需注意的事,或許你會發現生活上的一些空缺,藉此可當做改善生活的參考。在此祝你有一個充實和健康快樂的新年。
文:吳雪木慧
分散投資是良方 不是仙丹
但是,很多小投資人誤以為「分散投資」是仙丹靈藥,可以讓投入的資金沒有風險,不會受到股市下跌的影響。因此看到自己依照「分散投資」原則的投資下跌,就對其完全失去信心。
「金錢」(Money)雜誌的理財專家Walter Updegrave指出,很多人基於這樣的錯誤觀念,在2008年股市大跌時,對「分散投資」心生懷疑,認為這無法保障自己的投資,因為即使採取分散投資政策,卻仍然賠錢。
他 指出,「分散投資」可以帶來很大的投資利益,但是為了能選擇最合理的投資,制定前後一貫的投資政策,投資民眾一定要明白,分散投資的真正好處是什麼?而不 是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分散投資,就一定會為自己帶來最大的利益。如果懷著不正確的心態,認為投資一定會有高回報,結果一定是令人失望的。
不保證最大回收 不保證無虧損
分散投資並不能保證最大的回收。事實上,分散投資保證你一定拿不到最高的回報。原因是由於投資分散,所以一定有部分錢放在回報率不是最高的投資上,使你整體上得不到最高回收。
然而,基於同樣的道理,分散投資也不能保證絕對不會有虧損。只有把所有的錢都放到最安全的低利率投資,如短期的定存或短期的國庫債(treasury bills)上,才能保證不會虧損,但這樣做與分散投資的觀念背道而馳。
有人認為,既然市場如此不穩,還不如把錢全放在銀行的定存裡安全可靠。然而,除非你有很多錢,多到可以不在乎其極低的回收率,否則長期這樣投資,令人擔心。
減少風險 得到較高回報
分散投資可以做到的,是讓你取得的回報,比把錢全部放在這些最穩當的投資上更好,同時又能多少減低投資風險。
投資人一定要記得,高回收和高風險永遠是相連在一起的。要得到較高的回報,就要投入風險較高的投資上,如股票或長期政府公債。一般而言,風險愈高,浮動愈大,但長期愈可能帶來高回報。
風 險不能避免,但如果把投資分散在不同的產品上,其安穩和浮動程度各自不同,就可以減少在一段時期內損失慘重。譬如,去年如果你的投資分散在不同的股票上, 平均跌幅約為40%;如果你的投資分配是60%股票、30%債券指數基金、10%現金,損失可能就只有前者的一半,也就是約20%左右。
這樣的保障緩衝空間很重要,投資人因此比較不可能在股市大壞的年度由於驚慌,而在最糟的時機賣掉長期回收高的高風險投資。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浮動較少的投資組合,則比較不會讓投資人陷入不可彌補的深淵中。這對於接近退休年齡或已退休者,在處理退休儲蓄帳戶如401(k)或IRA時更為重要。
因此,要得到分散投資的最大好處,就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理 想上,最完美的投資組合中,投資的項目彼此應屬於非同向發展。也就是說,當某一種組合看漲時,另一種組合並不看漲,反之亦然。由於這樣,某些投資的利得有 時可以抵銷其他投資的損失。但長期來看,投資的整體回報應該是要是漲勢才對。譬如在股市不佳時,賠錢的必然是那些所謂的成長型(growth)投資,但長 期而言,成長型投資會帶來最高的回報。
而且,為了要能得到最大的好處,一定要定期檢驗投資成效,根據情況重新分配投資比率。
總而言之,分散投資不是萬靈丹,投資分散的目的在減低風險,帶來較大的回報。不能指望經由分散投資,把投資虧損像變魔術一樣轉負為正。
分散投資3步驟
●決定自己願意承擔的風險
●選擇分散投資在股票、債券和現金上的比率
●為得到最大好處,要定期檢驗投資成效,依據需要重新分配投資比率
文:記者蘇斐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