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易結石體質 草酸少吃點

不少人擔心自己有腎結石,還可能引發腎衰竭。事實上,每個人一輩子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會罹患結石,而高熱量、高蛋白又少喝水的飲食生活習慣,更容易蓄積小石頭在體內。
先天體質 飲食也有關係
台灣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秉熙說明,腎臟裡生成的結石以及掉入泌尿系統,統稱為「尿路結石」,主要是因為人體代謝時,用很少的水份,去代謝廢物,若水份不足,加上草酸鈣,或最近發現的三聚氰胺等物,而形成結晶沉澱造成結石。
成份不同 生成猶如珍珠
因結石成因不同,「石頭」成份也不同,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結石和磷酸鈣結石,約佔八成,其次是感染造成的無機鹼性結石、尿酸結石及少部份遺傳疾病或是毒物引起的結石。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結石種類多,成因皆是有沉澱物可以附著,慢慢蓄積而成大小不一的結石,他比喻說就像珍珠的生成,就是由一個結晶核,再由碳酸鈣、草酸鈣慢慢包覆起來。
男多於女 夏天易發季節
林秉熙說,結石被稱做「安靜的石頭」,平時很可能已靜藏在體內,透過尿液中潛血、紅血球反應可能發現,若有症狀通常是以疼痛出現,或結石損傷組織,形成血尿與疼痛,如果引發感染,則可能有發燒現象
一般來說,結石好發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男性比女性更多發病機會,夏天由於流汗多、尿量少,也是結石門診增多的季節,另外有家族史者、草酸、尿酸代謝較長的體質,發病機會也較高。
在治療上,林秉熙說明,少數結石可以使用檸檬酸類藥物,幫助溶解含鈣結石在排出,另外多數腎結石可以透過體外高震波碎石術治療,或是在膀胱、輸尿管的結石利用膀胱鏡輸尿管鏡碎石或夾出,若嚴重者就可能需要開刀取出

要能預防結石,醫師異口同聲的勸大家「多喝水」,周強建議每次排尿時注意尿液顏色,如果正常每三到四小時排尿一次,尿液顏色偏深就是要補充水份。
有代謝問題者,像尿酸偏高者,易發生尿酸結石,因此要注意飲食控制,少吃內臟、紅肉、豆類等等。
含鈣結石當中以草酸鈣結石居多,趙強說明,過去以為是鈣質攝取太高,其實「草酸」攝取過多才是造成腎結石的元兇,如果鈣質不足、草酸飲食高,反而會由骨頭中搶出鈣質變成結石。
因此預防結石必須要攝取足夠的鈣質,趙強建議,一般人一天可攝取1000到1200毫克的鈣質,更年期女性因為流失鈣較快,可補充到1500毫克的鈣。
而易結石體質,要減少高草酸食物,也可儘量將高草酸食物配高鈣食物吃,讓草酸與鈣與鈣質結合形成草酸鈣排出,例如草莓跟牛奶一起打成草莓牛奶喝,傳統以為菠菜和豆腐不可以一起吃,其實菠菜的大量草酸和豆腐鈣質結合,容易隨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排出,並不會被身體吸收。
不過趙強強調,這裡說的豆腐應該是鈣含量較高的板豆腐,而不是盒裝豆腐,而菠菜、小白菜等草酸含量較高的蔬菜湯,草酸釋出過高,仍是相當不適合易結石體質者。
另外還有「少肉少鹽多蔬果」原則,攝取適量的蛋白質‧鹽份與維他命C,趙強說明,飲食中含高量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鈣質、尿酸鹽和草酸的排泄而減少檸檬酸鹽的排泄,對結石患者有不利的影響,而體內鈉含量也影響水份吸收,每天應當攝取適量的鈉(約2.1到3.5克,即6.4到8.7克鹽)。
一人一天所需維生素C約為60毫克,不過也要小心不要攝取過量,以免增加尿液中草酸排泄量,因此不一定要吃過多維生素補充劑

結石部位不同可能出現的症狀
腎盂與輸尿管交接處(最常出現)
會引起劇烈、陣發性的腰痛,有時會併發反射痛,因為出現睪丸疼痛,女性則為卵巢疼痛,局部會變得異常敏感
輸尿管與腸動脈交叉處
會引起下腹痛,若發生在右側,常會被認為是急性闌尾炎、大腸憩室炎等
輸尿管與膀胱連接處
易引起膀胱、陰囊、外陰部的疼痛,陰囊變得敏感,當接近膀胱時,膀胱會變得異常敏感,出現急尿、頻尿、小便燒灼的感覺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周固/提供
含高量草酸的食物(> 10mg/份)
飲料:生啤酒、茶、可可
蔬菜:芹菜、蝦夷蔥、蒲公英、茄子、無頭甘藍、韭、芥菜、秋葵、荷蘭芹、青椒、蕃薯、蕪青甘藍、菠菜、南瓜
水果:黑莓、紅葡萄乾、紫色葡萄、醋栗、檸檬皮、萊姆皮、柳橙皮、覆盆子、草莓、橘子,以及用以上水果製成的果汁。
麵包及澱粉類:水果蛋糕、白玉米、黃豆片
油脂:花生、杏仁、胡桃、腰果
其他:巧克力、蔬菜湯、蕃茄湯、橘子或檸檬製成的果醬、花生醬
(資料來源趙強營養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