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睡多或睡少 壽命都變短

“一天睡眠的理想時間是7小時。”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徐祟堯說。

  理想睡眠時間 7小時最好

  研究睡眠醫學的徐祟堯說,美國一項追蹤十多萬人長達22年的睡眠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長短與中老年人死亡率有關,一天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男性死 亡率增加26%、女性增加21%;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男性死亡率增加24%、女性增加17%;“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更短命”。

  一般認為理想的睡眠時間是8小時,徐祟堯說,這項研究挑戰這種說法,其實睡7小時最好。

  美國《睡眠醫學》期刊發表這篇研究後,醫界開始研究思考改善睡眠品質方法,特別是工作需輪三班制的人,如何降低睡眠障礙與後遺症。

  長期熬夜者 記憶力變差

  徐祟堯表示,護理人員、超商人員、空服人員及媒體工作者等,因需要常熬夜,長期下來,生理時鐘混亂,睡眠品質受影響,忘東忘西、脾氣也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

  徐祟堯過去曾針對輪班制護理人員進行睡眠研究,結果發現,97.6%受訪者都認為輪班制對自己帶來負面影響,其中27.1%造成生理調適不良、24%不利家庭生活、19.7%影響進修上學,其他還有約會、社交等困擾。而這些負面影響與輪班造成的失眠問題有關。

  分段睡 負面影響多

  上完大夜班的護理人員,在白天睡眠中,有33.7%僅睡一小段,50.1%分兩段睡,16.2%分三段睡,如此睡睡醒醒,對睡眠品質之影響,可見一斑。

  徐祟堯說,睡眠由大腦控制,白天日照強,刺激大腦下視丘神經元,產生日夜迴圈機制。違反日夜律動,就易出現夜間失眠、白天打瞌睡,這種情形在上大夜班的人特別嚴。

  須熬夜 光照調作息

  徐祟堯說,實驗證明,環境光線影響人的作息,經由調整光照強度及時間可幫助入睡。熬夜時,應把光線調得像白天,白天睡覺時則把光遮住,比較容易睡著;白天活動時儘量戴墨鏡,減少日光刺激,讓生理時鐘順應生物自然演化。

  (摘自美國《世界日報》 作者:林秀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