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投資要穩戒急用忍

評估股市大勢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擬定適當的投資策略。 該買進是該賣出?要股票還是要債券? 下跌的市場並不代表投資組合一定要縮水;看跌市場也不代表走為上策,關鍵是要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積極採取行動的同時,又必須“戒急用忍”。

投資策略從來都不是“一個尺碼人人適穿”,不同的投資期限、目標、風格、興趣、資產規模、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股市未來的預測都會導致投資策略因人而異。 只有一個原則放諸四海皆準:對今年能有什麼作為,要有合理期待。

假設今年股市上漲了在數字上等同先前下跌幅度的40%,其實只是補回24%的損失。 舉個例子來說明,50萬元的投資組合,去年縮水到30萬元,即便今年道瓊指數上漲40%,投資組合只有回到42萬元。 這是因為後半段的基數已經降低。

樂觀假設的計算已經如此,實際上今年能有個15%的報酬率大概都很困難;用15%來計算,它只等同上面的30萬元組合上漲到35萬元。 也就是說,投資者必須有心理準備,回到資產高峰數字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因此必須抗拒想在今年一舉扳回全部虧損的急切盼望。 在困難市場環境下如果把目標設的太高,要么是緣木求魚,最終發現是不切實際,要么將把投資組合置於一個高度風險的處境。 但即便追求縮了水的回漲,也需要行動和計劃。

第一步,持續關注投資組合。 聽起來是廢話,實際上很多人沒有這樣做。 想起縮水的資產是心疼的,思考投資決策是困難的,很容易陷入“眼不見為淨”的想法,而美其名曰“長期投資”。 不去關注投資偶爾也會得到意外驚喜,但是這種聽天由命的做法總的來說不可取。

第二步,按照上述所有條件,包括對股市的預期,設定今年的目標。 投資目標可能是各種各樣的,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 有些人無法承受股市波動,必須保守投資,有些人有條件承受較大風險,可以追求較高的回報。 投資期限短必然需要更保守,長則選擇更多。

第三步,擬定策略。 每一種目標都可以引導出能夠達到該目標的一套策略。 以下幾個目標可供參考:

◎要跟隨市場波動。 當前股市大約在一個出來太晚,進去太早的階段,很多人會感覺騎虎難下;如果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跟隨市場,這是最省事的投資工作,直接參照指數來投資就能達到此一目標。 市場遲早會把下降的部分補回來。

◎要控制向下風險。 要讓波動小於市場,可以調整資產配置,換句話說縮減股票的比例。

◎寧可不賺錢、只要不賠錢。 追求資金安全的投資人可以投資提供極大可預測性的債券,尤其是財政部債券。 但是由於當前太多人追求安全性,1年以下的債券收益率很低,有幾次甚至在交易中出現低於零的利率。 此一策略適合只要安全不計報酬的人。

◎要基本安全,稍稍賺點錢更好。 定期存款、狀況良好公司的兩、三年債券可以提供高一點的利息。

◎既不肯讓資產繼續縮水,又想在股市回春的時候賺錢。 這兩者其實不一定是互相抵觸的,如果有自信能在股市回春的訊號出現時及時返回市場,那麼現在繼續減少股票持有甚至完全退出股市可以避免短期內的股市向下。 但是根據經驗,大多數人一旦退出市場,總是要等到市場已經大幅上漲了才又想起要回到市場。

◎最複雜的是想要逆勢獲利。 當然這是按照市場可能走跌的判斷而言,如果看法相反,現在自然可以大舉進場;如果也看跌市場而又想獲利,那麼就必須採取一些特殊的投資手段。 比如:挑選投資朝陽產業,避免問題產業。

美國經濟有十個主要基本產業,例如製造、金融、能源、醫療等,它們並非全部一起上下。 例如華爾市場以及麥當勞去年上漲,因為不景氣中人們自然選擇便宜的渠道來消費。 兩個公司的命運至少說明一點:就像產業,熊市中也不是全部公司都下跌。 今年有哪些個股能夠逆勢上漲呢? 挑中他們也能逆勢賺錢。 眼前潛在的朝陽產業包括太陽能、幹細胞科技、電力車等,但評估它們需要眼光。

還有就是挑選時機做短期交易。 最積極的投資人可以做些短期交易;短期交易是沒有牛市熊市之分的,因為牛市熊市都有股價波動。 只要有能力做,任何市場都能賺錢。

第四步,採取行動! 不管是自己投資,還是請人投資,終歸必須採取行動。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摘自美國《世界日報》作者:蕭良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