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修復關係 情路更長遠

許先生和許太太剛剛慶祝他們結婚10周年紀念日,兩人相戀4年才結婚,婚後雖然也有起起落落,但大致上兩人的關係是甜蜜幸福、無話不談的。

在一開始的時候,雙方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看好這段婚姻,因為兩個人在外在條件上的差異太大。許太太在香港長大,受完大學教育又工作好幾年後才隻身 來到美國,獨立靠獎學金唸完博士學位,是一個傑出又外向的現代女性;許先生是小留學生,6歲就和母親移民來美國,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爸爸一直是空中飛人, 鮮少在家;雖然許先生是獨子,母親全心全力的栽培他,在金錢上從不匱乏,但因為爸爸長期缺席,母親的英文能力也不佳,他在某種程度上必須獨當一面、處理一 些家中對外的事務,變得早熟且內斂。

公平對待 彼此講道理

兩人在學校相遇相戀後,雙方家長都大力反對,因為許太太比先生年長8歲、學歷又比先生高。許先生的父母認為女方騙了自己年幼純真的兒子,圖的是兒子美國公民的身分;許太太的父母則認為男方在女兒孤單寂寞時趁虛而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兩人不顧周遭人的反對結婚後,每當別人問起他們是如何處理兩人間的差異時,兩人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在重要的事情上很像啊!像是用錢的態度、對未來人生的計畫、都很負責任等等,至於其他在生活上的小節,就在公平對待的原則下大家來講道理嘛!」

周先生和周太太的婚姻經驗就沒有這麼順利了。兩人都是國內一流大學畢業的菁英份子、都是小康家中唯一的孩子、都靠著全額獎學金完成高學歷、 從事高科技的工作,但是兩人婚後才發現兩人的個性和價值觀迥異,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連對未來的人生計畫或小孩的教養方式都意見分歧。在一次劇烈的爭吵之 後,周先生不禁感慨:「我原本以為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夥伴,現在才發現,我竟然一點都不瞭解妳!」

周先生的感嘆其實是很多人心裡最深的恐懼,未婚者擔心自己識人不深、沒有在婚前將對方的每一層面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已婚者為時已晚的發現 對方有很多層面是自己之前不了解、甚至不贊同又很不喜歡的部份。但是,為什麼有的看起來是天作之合的夫妻卻打打鬧鬧、有的以離婚收場,有的看起來南轅北轍 的夫妻卻可以相敬如賓、恩愛到老?

「修復」概念 減少衝突

美國著名的婚姻研究專家John Gottman博士發現,婚姻中衝突的頻率或強烈程度和婚姻的「不滿意度」有顯著的正相關,但卻無法預測婚姻的滿意度。換句話說,因兩人之間的差異而產生許多衝突的夫妻一般對婚姻是不滿意的,但是背景個性相似、很少爭執與衝突的夫妻對婚姻卻不見得滿意。那麼,什麼因素可以預測婚姻的美滿呢?Dr. Gottman提出一個「修復」(Repair)的概念,也就是當夫妻一方在爭執提出一個要求,另一方立刻試圖著來滿足他。舉例來說,當太太在爭執中打斷 先生,先生大聲抗議:「我話還沒有說完!」如果太太的反應是:「好吧!你有話快說!」然後先生繼續剛剛的話題,太太安靜地聽他說完,那麼這就是一次「成 功」的修復。

如果太太的反應是:「為什麼每次都是我要聽你說教,什麼時候輪到你聽我的看法?」然後不管先生的抗議繼續說下去;或如果當太太表示要先生把話說完,先生不但沒有繼續剛剛的話題,反而將話題轉為批評太太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的行為,這後面這兩種反應都算是「不成功」的修復。

Dr. Gottman認為只要夫妻兩人可以在爭執的過程中有成功的修復經驗,這個原本衝突的經驗不但不會造成積怨或傷害,反而會提供一個重新溝通協調的機會,增 進雙方的了解和接納。Dr. Gottman從他觀察夫妻的爭執中發現,在15分鐘的對話中,夫妻可以有十幾二十次的成功修復。而關係越好的夫妻,成功修復的次數越多、夫妻雙方試圖修 復的次數也越平衡。

以上述的周氏夫妻為例,兩人常爭執的一點是「已經做好的計畫該不該臨時改變?」這裡所謂的計畫可以大到退休金的投資方式、也可以小到今 天晚上要去哪家餐廳吃飯。舉例來說,原本的計畫是晚上要去兩人常去的一家餐館吃飯,但周太太下班回家後在信箱看到一個附近新開張的餐廳有買一送一的廣告, 於是就建議要改變原訂計劃,全家去試試這家新餐廳。周先生聽了之後,用很不耐煩的態度否決了這個建議,並批評太太老是愛貪小便宜、三心二意,找大家的麻 煩;周太太則覺得很冤望,自己一片好心被當成驢肝肺,也很不滿意周先生決斷沒有彈性的個性,她一點也不了解去特定的地方吃飯為什麼有這麼重要,兩人一路爭 執,一個原本輕鬆愉快的晚上就被破壞了,而兩人都怪罪對方。當這樣的情況一再發生,兩人只感到關係的裂縫越來越大,整個婚姻就像一場永不中止的拔河賽,兩 個人累的精疲力盡之餘,也感到無限的寂寞孤單。

就事論事 爭執變溝通

從婚姻諮商的觀點來看,試圖找出夫妻間所有的差異、然後找到中間的平衡點是事倍功半的,因為兩個人之間大大小小的差異太多了,沒有辦法一一 個別著墨處理。真正的問題根源是在面對兩人間的差異時,雙方都覺得對方沒有了解和尊重自己,並且在替自己辯護爭取的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否定對方的經驗和 心情,一方覺得委屈、不受接納,另一方覺得如果不盡力抵抗就要被強迫改變。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變成為了爭執而爭執的意氣之戰,突顯了兩人之間的沒有交 集,好像除了認命忍耐之外,別無他法。如果夫妻雙方可以在爭吵的過程中植入修復的概念,就可以比較就事論事,將衝突轉變成一個重新溝通協調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