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方早報」報導,梁羽生與金庸一直被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但兩人境遇大不相同,金庸的名氣遠在梁羽生上之上。梁羽生曾自評武俠創作地位時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1984年宣布「封刀」後,即旅居澳洲,過著半隱居生活。這幾年,梁羽生的身體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參加系列活動時就曾突然中風。去世前,梁羽生一直在療養院中療養。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4月5日出生,老家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入廣州嶺南大學念國際經濟,但又拜簡又文和金應熙學歷史,畢業後,入香港「大公報」,和金庸一起任副刊編輯。
梁羽生國學功底深厚、擅長詩詞歌賦,常識豐富,讀過「萍蹤俠影錄」的讀者都會為作者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民俗知識心服,例如書中人的背景多在蒙古,所述故事中心,就是明代有名的「土木堡事件」,另一本「女帝奇英傳」寫的就是唐代女皇武則天和青史留名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兒。
說起寫武俠小說,梁羽生曾自述道,「遠因」是老師金應熙,年輕時在「亦師亦友亦兄」的金應熙影響下迷戀讀武俠小說。「近因」是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兩派爭執,從報紙上的口水仗最後演變成兩派掌門的對擂比武。
時任「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乘著比武的熱潮,建議梁羽生寫武俠小說在報紙上連載,於是梁羽生開始創作「龍虎鬥京華」,結果一紙風行。「龍虎鬥京華」被公認為是新武俠之始,此後30載,共有「萍蹤俠影錄」、「白髮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等35部小說作品問世,膾炙人口,也創出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天下。
晚年梁羽生回望自己的創作生涯,感慨萬千,當時認為寫武俠小說即使成功,也不是「正途」出身,想不到30年後,他還成了武俠小說的辯護人。
「新派武俠小說」的出現,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等一大批武俠小說先後推出,讀者從最初的底層人士發展到社會各階層,開創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一些武俠小說迷認為,與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國傳統詩詞、小說、歷史的影響更深。1960、1970年代,兩人有「金梁並稱,一時瑜亮」之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